根据“大五”人格理论,宜人性是人格的五个基本要素或特征之一。“随和”是人格心理学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一个专业术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可靠地表现出的友好、善良、合作和礼貌的水平。这是组成“大五人格量表”的五个特征之一。虽然这个量表也不乏批评者,但它经常被视为衡量人格的黄金标准。其他四个特征包括:
- 外向:外向的人精力充沛,善于交际,善于沟通。
- 责任心:责任心的特点包括强烈的冲动控制关注目标、可靠性和准时性。
- 神经质:神经质的人情绪化、焦虑、喜怒无常、易怒。
- 开放性:想象力、洞察力和多种兴趣都是这种性格特征的一部分。
宜人性倾向于逐渐增加,直到成年。对于孩子和青少年来说,经历低亲和性的时期是很自然的,比如在青春期。即便如此,一些青少年在处理环境中的挑战时也会比其他人更随和。
宜人性是什么样子的?
亲和性包括信任、利他主义、善良、情感和其他亲社会行为等属性。亲和性高的人往往更合作,而亲和性低的人往往更有竞争力,有时甚至是操纵欲强。
对别人有很大的兴趣
关心他人
对他人感同身受并给予关心
乐于帮助他人,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
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倾向于有一个广泛的朋友圈
对别人和别人的问题不感兴趣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感受
侮辱和贬低他人
可能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操纵他人
可能无法在令人恼火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一个有强烈的随和倾向的人是非常以人为本的。他或她将拥有出色的社交技能,喜欢团队互动,容易表达情感,并且很容易与他人合作。在这方面得分较低的人通常很难与他人良好互动,避免群体社交,倾向于不信任他人,社交技能较差。大多数人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随和好吗?
当然,拥有合作、社交和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总是一个加分项。“随和”的人很可能在这些技能很重要的领域做得很好。
然而,宜人性也有它的缺点。例如,随和的人可能会发现很难单独工作,分析论点的有效性,做出艰难的决定,或者发布坏消息。因此,低水平的亲和力可能更容易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
市场推广及公共关系
人力资源
筹款
销售
政治
事件管理
教学
医学
军事
科学
高层管理
创业
艺术批评
人们会变得更随和还是更不随和?
一个人表现出特定特征的程度确实取决于天生的性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即使是最随和的人,在面临关键资源或重要机会的直接竞争时,也可能变得不那么随和。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宜人性:
- 接触具有良好品质的积极榜样
- 身处宜人性很重要的环境中(例如在需要合作的工作中)
- 易于获取以利他的方式行事的机会
一般来说,非常小的孩子比成年人更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讨人喜欢,这也许并不奇怪。也许是成年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使他们对他人的痛苦更感同身受。也可能是道德或宗教教育对宜人性有重大影响。第三种解释可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了解到,如果我们首先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大多数人更有可能答应我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