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喜怒无常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吗?

喜怒无常的女孩靠在门口
安藤香织/盖蒂图片社

“喜怒无常”和“the。渐变年几乎可以互换的短语。前一分钟你的孩子还依偎在你旁边的沙发上,下一分钟你就被告知你很尴尬。有时变化可能看起来更极端,你的孩子在卧室里沉思了几个小时。什么时候喜怒无常是成长的正常副产品,什么时候它预示着更严重的事情?

为什么青少年会有喜怒无常

当我们停下来考虑青少年在情感上、身体上和社交上所经历的一切时,难怪他们会有点情绪化。当它们移动时青春期,他们的荷尔蒙开始波动,导致情绪不稳定。青少年还缺乏完全控制情绪的情感发展。换句话说,他们准确地表达了他们的感受,就像他们正在感受一样。他们还要处理很多压力,包括想成为你的小婴儿,被照顾和保护,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完全长大、独立的人。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一些波动的情绪

什么是情绪障碍?

尽管大多数青少年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但情绪障碍在这几年中也会突然出现。两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是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这两种障碍都包括情绪低落、易怒、冷漠、睡眠问题、饮食紊乱、疲劳和注意力下降。

在双相情感障碍中,这些抑郁期与躁狂或轻躁狂(低水平躁狂)期交替出现,包括情绪高涨或易怒、睡眠减少、说话多、过度活跃和判断力差。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或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成年人通常会有这些情绪状态的发作,可能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但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可能会更频繁地在高状态和低状态之间切换。

情绪障碍有多普遍?

研究表明,情绪障碍在青少年中很常见。

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报道,在12岁至17岁的青少年中,有320万青少年(13.3%)至少有过一次严重的抑郁发作。一项大规模全国性调查的数据显示,13岁至18岁的青少年中约有2.9%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喜怒无常和情绪障碍的区别

那么,你如何判断你的孩子是患有情绪障碍,还是只是个青少年呢?一个关键的区别是损害。每个孩子都有生闷气的时候,但要注意你的孩子的忧郁是否妨碍了他们上学、吃饭和睡觉、参加运动或与朋友聚会。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以前一样吗?如果是这样,这种情绪很可能是正常的。

此外,还要留意孩子的同学和朋友。他们的行为如何?他们正在经历怎样的情绪波动?观察他们同龄群体中的典型行为可以帮助你了解什么是“正常”——即使它可能不像我们成年人的正常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开始脱离这个世界,说他们想“消失”,谈论自杀,或者想要伤害别人,你应该和孩子的医生谈谈。

如果你有自杀的想法,请联系全国预防自杀生命线988寻求训练有素的咨询师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你或你所爱的人处于紧急危险之中,请拨打911。

如何处理正常的情绪

如果你认为你正在处理一个正常的青少年喜怒无常的情况——很有可能,你是这样的——你如何应对?记住,你的孩子不是来折磨你的,而是在荷尔蒙、情绪不稳定和社会冲突的奇怪鸡尾酒中挣扎。放他们一马。

然而,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用自己的行为伤害别人永远都是不对的,无论他们正在经历什么。通过解释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你或其他家庭成员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避免使用“你”这样的短语,比如“你抱怨晚餐的时候太过分了。”而是使用“我”的短语,比如“当你抱怨我花时间做的晚餐时,我感到很受伤。”

要认识到你的孩子此刻可能不会做出积极的反应。然而,不久之后,他们的情绪就会恢复,你们又会一起坐在沙发上。好吧,至少暂时是这样。

7来源
华体会体育吧Verywell Family只使用高质量的来源,包括同行评议的研究,来支持我们文章中的事实。阅读我们的编辑过程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如何进行事实核查,并保持我们的内容准确、可靠和值得信赖。
  1. 霍尔德MK,布劳斯坦JD。青春期是易受压力影响的时期,压力会改变神经行为过程前面Neuroendocrinol.2014年,35(1):89 - 110。doi: 10.1016 / j.yfrne.2013.10.004

  2. 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华盛顿特区;2013.

  3. Renk K, White R, Lauer BA, McSwiggan M, Puff J, Lowell A。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学J.2014; 2014:928685。doi: 10.1155 / 2014/928685

  4. 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重度抑郁症

  5. 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双相情感障碍

  6. 美国儿科学会。情绪障碍和多动症

  7. 里夫C,卡莫迪卡M。青少年共情:与情感意识和社会角色的关系Br J Dev Psychol.2016年,34(3):340 - 353。doi: 10.1111 / bjdp.12133

通过丽贝卡Fraser-Thill
丽贝卡·弗雷泽-蒂尔拥有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并撰写有关儿童发展和青少年育儿的文章。